奶奶和1953年的诺贝尔奖的故事
在此之前,奶奶奶奶及奶奶的前辈们就晓畅一个理:小鸡小鸭(duckling)总是把它生出后看到的第一个在眼前晃动的物体当做妈妈,而且以后很难改变。
在奶奶孵鸡的和年同时,万里之遥的奥地利,一位名叫洛伦兹(Lorenz.Konrad)的小伙子正在调查一群小植物。洛伦兹从医学院毕业后回到了位于奥地利北部的故事故乡,承续祖业行医疗病,同时从事植物学研究。1935年春天,奶奶洛伦兹偶然发现一只刚出世的小鹅(gosling)总是追随自己,几经分析排除,他推测这是因为这只小鹅出世后第一眼看见的是人,所以把人当做了它的母亲。进一步的和年实验证实了这一推测。继而,故事洛伦兹总结出“铭记(impriting)现象”,又称“认母现象”,并提出植物行为模式理论,认为大多数植物在生命的开始阶段,都会无须强化而本能地形成一种行为模式,且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极难改变。这一理论成为之后“狼(wolf)孩”研究中最站得住脚的奶奶答案之一。
现在我们生活中正着力推广的和年“母婴同室”、“早期教育(也叫关头期教育)”都源于这一理论。故事洛伦兹藉此成为现代植物行为学的创始人,并于1953年得到诺贝尔医学心理学奖。
奶奶在洛伦兹之前就知道鸡鸭有这种被称为“认母行为”的现象,但奶奶不能将此推广至所有的植物,更不能提出一套理论,创建一门学科,所以她与诺贝尔奖无缘,尽管奶奶与1953年的诺贝尔医学心理学奖如此地近。
本文地址:http://nf0k9xa.aisezb.com/news/803d076198435.html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